close

每個世代都試圖找出他們對事物獨特的定義與見解,以反映與其他世代之間的差異。擁有最多重新詮釋意義的世代多半都是年輕族群,因為他們的語言最貼近時代的脈動,他們,也正是最害怕「變成跟別人一樣」的一群。

關於愛情,「劈腿的正當化」是年輕族群重新探索「愛情」的一種可能。最常見的一說法為:在婚前多多交往不同的對象,比較不容易選錯人!

或者更純粹來說:愛情本來就無法圈地限制,只要大家都心知肚明,有什麼不課以?

一次喜歡很多人是相當常見的情況,男生可以一口氣痴戀蔡依林跟松島楓,女生同時心醉古天樂與鄭元暢,絲毫都不奇怪。記得國中的時候,我一次最多可以喜歡四個女生,但行動的表現礙於社會觀感,我只能一次追一個,想來我從小就不懂變通、左右互搏。

其實劈腿早就退流行啦!

現在只是把劈腿這種名詞從墳墓裡挖出來,復古重刻而已。古人三妻四妾毫不奇怪,對比現在「合法性的劈腿」只能發生在婚姻之前,古人的劈腿落實的相當制度化。但古人的劈腿主要是確認傳宗接代的完成,而現在年輕世代講究的劈腿,是相當隨心所欲的,是一種喜歡就喜歡,不喜歡隨時拉倒的愉悅。

比古較今,我在想,愛情這種東西真的會隨時間有所改變嗎?

如果會,為什麼我看梁山伯與祝英台還是會深受感動呢?

為什麼紅樓夢還是能打動人心?

這麼說來,會不會是愛情的本質始終沒變,只是形式變了?變得更多元了?

我立刻用最快的google方式比較了一下十年前文學裡、跟當今文學裡描述愛情的字句,發現差異並不大,不同的文學世代描述初得到愛情的滋味,除去修辭的殼,內容大抵都是「坐立難安」、「心跳加速」、「呼吸急促」、「彷彿全世界只看得見妳」、「突然忘記了自己的名字」。

是巧合嗎?或許是我的小小期待吧,我真希望愛情的本質真的從來沒有改變過,只是我們看待它的方式、處理它的方式不一樣。如此說回劈腿,劈腿是一種「愛情的形式」,還是一種「現代的人際關係」?

前論古人有三妻四妾,男人劈腿女人之厲害到了光明正大的地步,時後女權高漲,一夫一妻制框限了男女「在一起」的形式,也把愛情的可能給限制住了,照「能量守恆定律」,如此愛情的「濃度」理當增倍了?

有嗎?還是起碼把愛情變得「公平」了?

還是愛情根本不該計較公不公平,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真正平等的愛人?

也許劈腿正是當今社會在一夫一妻制的非人性箝制下,新世代找到的情感出口,反正結了婚就等於挖了愛情的墳,不如在那之前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品嚐愛情,等到肚子太飽,嘴也膩了,哪天看著周遭的朋友一個個肚子大了結婚,興起了自暴自棄的念頭後,拉著最合適的陪葬人走進禮堂!

話說「婚姻是愛情的墳墓」這樣的說法,倒讓我想起了神鵰俠侶裡的古墓派,楊過與小龍女的戀愛就是在好大一個活死人墓裡慢慢談起的(這是什麼聯想......)。金庸小說裡的第一情聖,正是非楊過莫屬。

楊過所代表的愛情元素分兩種:一,是不顧一切的追求(熱烈的,火焰般的);二,一定要在一起的長遠承諾(頑固的,大海似的)。

兩個元素相比,癡情,正是大家對楊過最大的認識,所以也因此給了他非常實惠的獎勵。也就是,儘管身邊無數美女跑來跑去,但楊過不動如山,硬是苦等了小龍女一十六載,除了練練武功,無聊就養鳥為樂(還是隻大鳥!),導致他十六年後天下無敵(劈腿的話,內力起碼要打對折,掌法去三成,劍法去兩成,武林排行榜得掉到十名外!)。

話說升高中的那年夏天,我翻到神鵰俠侶最後一集,十六年後楊過在斷腸崖等不到小龍女時,他忽然想到了蘇東坡的詞:
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淒涼
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 鬢如霜
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 正梳妝 相顧無言 唯有淚千行
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 短松岡

等不到小龍女的楊過哭了,一夕白髮,我也虎目含淚,心想蘇東坡真是天下第一癡情人啊,否則怎能寫出這樣感人的詞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944251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